







课堂实况:




学科主任曹国云老师点评:

杨玲老师上的《品民生之味悟劳动之情》这堂课是一堂很好的示范课。其一,课堂目标非常明确。整堂课紧扣劳动的欢快和辛劳层层推进,让学生感悟欢快和辛劳,分析欢快和辛劳的表现,深究欢快和辛苦的原因,激励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快乐。其二,课堂情境设计合理。课堂紧扣良渚文化馆招聘设计活动,先后让学生“竞聘”配音员、导演、解说员,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落实了教学主要目标,有助于学生的发展。其三,很自然地进行了跨学科知识融合。课堂问难论辩环节中运用了政治学科知识,很好地解释了劳动的怨言和快乐产生的缘由。其四,师生角色定位很稳固。教师主导,引导学生思考,引导学生放眼课外,引导学生深入探究。学生是主体,课堂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、思考、演练、表达、总结,做到了问辩课堂“四权”下放,课堂气氛很好。其五,综合运用了多媒体。课堂灵活运用了音乐、图片、影像,在运用影像时老师自己配音,显示了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。其六,板书精练,重点突出,主要内容一目了然。但是,这堂课内容太多,探究太深,以致节奏比较快,学生思考、演练、表达、总结都不很充分,学生能跟上节奏应该是课前准备很充分。
李三元督学评语:

杨玲老师语文素养高,基本功扎实,本节公开课上得比较成功。
优点:1、符合新高考要求,立德树人,五育并举,劳动最光荣;2、符合新课标要求,群文阅读,教考衔接;3、课堂结构设计新颖,采用竞聘配音员、导演、解说员的形式,很好地解决了诗歌怎样写、写什么、为什么写的问题,重难点突出;4、作为问辩课堂的公开课,本课突出了“四权下放”的过程,尤其是表达权的下放。
商榷的地方:1、注意课堂设计预设与生成的比例;2、注意课堂的容量。
总之,本堂课杨玲老师下了苦功夫,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,值得我们学习借鉴。
编辑: 邓千姿
一审: 龙 翠
二审: 唐 雄
三审:贺中秋、邓练标